這次的場景練習,主要使用了兩組素材
首先是Alex Pi的Fantasy Architecture Pack,主要用在近景的遺跡
作者把素材免費放出來,超好
其次就是
Kitbash的Ancients Temples Pack,主要用在遠景的建築
為了配合整體場景,我重新做了Shader,從原本上圖的金閃閃換成下面的白色石頭遺跡
這是最早期的composition,idea是想用側光去展示石頭人像
然後前景會是在暗處,突顯中景被直接光照的主角
休息了一下,重新查看,覺得周圍環境太黑暗
在強烈陽光下的戶外,即便是在陰影處,也不會出現如此大片黑暗的顏色
還有撇除光影不談,這張構圖也確實「不是很有感覺」
不是很夠以封面作品的形式「撐起場子」
然後會長就在思考
會長想起,不少讓自己覺得很有格局的畫面,都會有很強的「遼闊感」
就彷彿有一另個世界在裡面
要營造遼闊感,就十分需要遠景的襯托
於是會長加上了遠景,配合PSA addon特殊的Shader Node
取得自然且不怎麼增加Render Time的大氣透視
前景是用Scatter 5做的植被,故意把草生在凹凸不平的地形上
讓前景比較有趣
做著做著覺得,陽光完全照射不到前景,反而有點奇怪
於是挪開擋光障礙,讓陽光能照到前景的草,也由此取得優美的植被質感呢
另外為了彰顯畫面上的距離跨度,後景也加上巨大的高山
又休息了一下,覺得畫面還是不太夠「遼闊」
於是試著把鏡頭拉遠
遼闊感有更好了,但現在畫面上充斥著各項「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例如在構圖邊界有很多「銳角」
銳利的角度會吸引眼球,而在「非重點區域」中有過多的銳角則會擾亂視線
又例如,現在畫面上有兩個比較大的看點
距離相隔太近了,而且沒有太大的主次分別,像是在互相搶奪視線
經過修改,畫面看起來更加舒服了
接下來,在各個地方都做了細節調整
例如在石像下方處,加了一個擋光石頭,把光線形成一個斜線
而光線的邊緣則指向一個,與周圍時代不同的科幻士兵,增加畫面趣味
會長平常都是用After Effect做後期,但這次是靜態圖,用Photoshop可以有更多控制
現在階段,會長覺得最大問題是遠處的山,輪廓線實在太光滑了,不是山應有的輪廓
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所以看起來會很低級
有嘗試做一個「鋪滿樹」的山,但render的時候,發現V-Ram頂不住 XD
這方法實在太貴了
於是會長決定用另一個方法,同樣也是影視業界超常用的技法
簡單來說就是用2D的圖片/影片來做環境
會長在Pexels輸入mountain,找到這張圖片
選這張的原因,首先透視大致能對上,燈光也同樣是斜斜的Hard Shadow太陽光
顏色也接近,亮處是偏橙的白色,而暗處則是中階亮度的天藍色
我們不需要找「完美合適」的素材,因為很難遇到
只需找到能夠調整到合適的素材就夠了
經過幾次嘗試,會長決定好了背景位置
現在需要把背景圖與Blender的CG背景合在一起
首先,顯然易見的是Saturation太高,其次是亮度要符合
這個Case比較容易,因為原本Blender的環境就有可以參考的類似物件
背景圖的飽和度、最光處與最暗處,都可以依照遠處的石頭遺跡來調整
在這個過程,即使畫面變太暗也不要緊
現在最重要是統一畫面
流程到這裡,我們統一了畫面整體色調
色調上,我整體拉高了彩度,讓畫中世界有更多生氣
畢竟這次作品並不是描繪一個「死氣沉沉」的氛圍
亮度上,我提高了整體亮度,再稍微強化了科幻士兵附近的亮度對比
最後,加一下纏繞在地表的霧氣,讓整個環境更加有說服力
如果是影片的話,需要在Blender輸出幾個Empty,到AE合成霧氣素材或者Particle
不過這次是靜態圖,所以會長就簡單用霧氣Brush畫幾下就好~
完成啦!
紀錄一下此練習作有發表的各個平台
ArtStation: https://www.artstation.com/artwork/xYr2B2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144520901/Stone-Scatt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Cd-VWD9pb7r/
會長對此次練習的感覺,還有進步空間啦
其實隔了幾天,會長在寫文章的現在,把作品重新審視
已經看出不少可以更好的地方了
第一個可以改善的地方,主要在於近景的細節
草的分佈其實可以更加講究,紅色花的Shader也有點怪
石頭可以用Displacement,這樣高光處就能看到石頭上的迷你細節
第二就是遠景的比例,遠景的建築,小的可以更小,但需要有1到2棟建築做更大
這樣應該可以有更極致的遼闊感
3D是一個大坑,會遇到大量技術問題,就不一一舉例了
重要的是要保持當初喜歡3D的心態
注意不要讓技術難題帶來的挫敗感,消磨掉自己對於3D的喜愛
做為過來人,會長很清楚這條道路可以有多麼漫長
在這路上,十分需要保持那份最初的熱愛,讓自己不要半途放棄
還有就是,在鑽研3D軟件技術的同時,不要忘了提升藝術水平
最近熱門話題的MidJourneyAI,會長覺得對於3D CG,至少對於會長的工作
其實沒有造成太大實質改變
目前CG行業還是需要大量的3D藝術家,用心去雕琢每個Shot
MidJourneyAI,會長覺得倒是不錯的參考工具
在會長自己的工序上,和「在Pinterest找參考」差不多,同樣是「輸入文字,得到參考圖像」
相當於AI幫你完成Concept Ref的部分,或許可以在下一個Project試試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