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x10cm迷你課室|Blender到3d print流程分享

先給大家看,完成品是這個

3D打印 - 事情起源

會長之前有接觸過3D打印的技術

用學校的3d 打印機,打印一個小小的電話座

但一直沒有應用在實戰

碰巧前陣子學期末,有位小學班主任想趁機送學生每人一份離別禮物

會長的小夥伴們馬上想到,可以用3d print來做一套紀念品

這次是會長第一次把3d print應用在實戰,而且還是量產!一共15套

抱著想嘗試的心情,接下了此次的挑戰

Blender 到 3D print 流程介紹

整個製作流程,可以簡單歸類為3個部分,分別是:設計、打印、上色

會長使用Blender來製作3D場景,再輸出成Stl檔案給3d print

打印完出來之後,會是沒有顏色的「純膠體」,需要進行上色及後製處理

1. 3D模型設計(使用Blender)

L字型的地台

這次使用「L字型」地台,作為紀念品的基座

舞台決定在「課室」,這是一個老師和學生最有共鳴的地方

順帶一提

L字型牆中間的那一條「縫」其實是一個小設計

為了可以夾放一些書信/照片之類的

運用Quixel Bridge的3d素材

這次也有部分場景使用了Quixel Bridge,一個付費3D素材庫

(能和Blender連動超方便)

除了付費素材,會長也有整理自己平常會用的免費素材庫,分享給大家:CG工具包

用3d素材也要「聰明地使用」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找到100%合適的素材,這時候就要進行一些修改

例如教師台旁邊的儲物櫃,就是用了quixel的木櫃素材

原本的木櫃素材不是太符合,不過我們可以在blender裡「調整」

除了把原本的材質拿掉,換成純色外

還把原來的矮櫃複製成上下兩個,疊在一起

把原本不完全適用的矮木櫃,「改裝」成能使用的長櫃

最後再做一些變化,例如把其中一格拉出來,裡面放一本書😂

就完成這次場景內的櫃子啦~

blender裡的render圖

拆件 - 設計接合位

為了方便之後的 3d 打印過程,也是為了方便上色

在Blender裡把場景內的物件進行分拆

為了有效運用3d 打印機的位子,把部件們緊密地排列一起

既然要分拆,那麼就需要設計凹凸位

方便部件在打印出來之後,能再次拼裝起來

概念有點像是玩lego

自己設計的拼接口,打印出來,再自己手動接起來

真的好像自己在設計lego玩具,玩起來特別有意思!

2. 印製

這次的印製,由於會長還沒有自己的3d打印機,於是只好拜託朋友幫忙了xd

會長的一個朋友John,最近開了一個做3d設計實體化的服務,叫「3d principle

3d打印尺寸問題

原本打算做5cm x 5cm尺寸的,想說可能會用少一點打印的資源?然後更快拿到印品

沒想到被廠商返檔……

有些部件太小,直接5cm印出來的話會爛掉

於是又來回改了幾次,結果花費的時間更長了 XD

5cm如果硬要打印出來的話,因為尺寸太薄,椅子椅背那邊真的爛掉了😂

後來聽從廠商的建議,直接把整體尺寸放大

從早期的「5cm x 5cm」改成現在「10cm x 10cm」

成功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不過還有一些部份,要回到3d設計的步驟,在Blender上做修改

例如櫃子上的盆栽

早期版本裡,櫃子上的盆栽是個很精緻的模型

但每條葉子實在太細小了,即使放大成10cm的標準,也很達不到印刷壁厚的最低要求

於是乾脆換成了現在的仙人掌 XD

大家要考慮到打印的實際情況啊、尤其是注意幼細的尺寸😂

「小」不一定等於「好」

仙人掌close uppp!

3. 上色

畢地(Putty)方便上色

根據打印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印出來物件未必有良好的著色性

為了方便上色,我們先替物件噴一次畢地(Putty,又稱「底灰」)

這次使用的是這個,噴罐型的Putty

噴滿物件表面,讓顏色能更好的「吸附」到物件表面上

局部上色工廠線

這次需要製作一共15套

比起一件一件地完成單品,我們這次需要用到量產的方法

依照顏色來分類上色!

雖說寫了rgb色碼,但現實調色時,是根據現場感覺來調,此圖只是個參照而已

先把有相同顏色的物件都整理好,例如褐色的有老師的褲子,和書包主色

而黑色的則有人物的頭髮,以及鞋子

綠色的則有黑板和仙人掌……以此類推

老師上色中

一邊上色,另一邊就拿吹風筒對著吹乾XD

分類,集中上色

上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多的細心,耗費巨多精力

還好這次只是15套……

人物是一個難點,因為形狀複雜

有時會遇到刁鑽的角度,導致難以上色

這時候就需要工具幫忙

噴漆夾的運用

用噴漆夾子,夾起部件,方便360度上色

而且這樣夾起來,不怕物件會到處滾,把顏色沾到檯面上

塗完顏色,就直接插在膠板上等顏色乾,也很方便

成品

最後,把上好色的各個部件,按照先前設計好的方式拼裝起來

順利的話,就會是我們的完成品啦!

感覺如果像這樣,搭起整個學校的話,應該也挺有趣吧,哈

事後檢討

雖然這次工期超趕,從委託到交貨,只有不到兩個禮拜時間

中間還花了不少時間修問題(改尺寸大小那邊折騰了兩三天XD)

算是有不錯的成果~

但抱著「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是要思考一下「如何更好」

實物表面打磨

因為整體偏小,瑕疵沒有暴露在當眼處,所以看上去才可能覺得「還ok」

真要細看的話,很多地方還是略顯粗糙,有時間改善的話,可以用砂紙打磨表面

物件太小導致難以上色

這次在Blender做設計的時候,沒想到之後上色的痛苦,弄出了「超細小的色塊」

尤其是書本的部分,時間壓力」+難以確保量產的一致性」,最後只能用上純色做法…

(還好書本不是重點)

凹凸位的計算

這次的拼裝凹凸位有點失預算,原本在Blender裡已經設計得很緊

打印出來噴上putty,還有上色顏料,更是增加了凹位的厚度

導致部分物件拼接不回去,需要手工把洞磨大,花了額外時間

下次需要預留更多的空位,不僅僅是凹凸位本身,更要考慮到上色後顏料的厚度

(或者想辦法不讓顏料碰到接合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