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選擇Blender?|有關「軟件選擇」心得分享

Maya? Blender?

會長我在接觸Blender之前,也已經用過兩年Maya了
無論是興趣班、還是學校,都是在教Maya,以Maya作為核心軟件
技術上,兩款3D軟件皆已具備一線製作能力

只要懂方法,兩款軟件皆能做出任何畫面

既然如此,有時我會問自己⋯⋯

「為什麼我現在更偏愛Blender?」

在這篇文章,會長不想比較技術細節,而是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Blender用後感
以及嘗試回答大家,究竟為什麼會將Blender作為我的首選3D軟件
(注意!此文分享的是「個人感受」,內容將會十分主觀)

當初嘗試Blender的契機

在未嘗試Blender之前,我對Blender的印象,一直維持在:
這是一款「有些人在討論的軟件」
大概是某天夜裡
做Maya做到心灰意冷,各種Fatal Error、彩虹球⋯⋯
當時我抱有一種「Blender或許會少一點Crash吧」的想法,以及基於「嘗試新科技」的心態
我打開了Blender Guru的甜甜圈教學⋯⋯
雖然已經有Maya的底子
但我仍把自己想像成一個3D初學者
按照Blender的方式從0開始學習,也好讓自己體會兩者的差別

Blender 裡的 Modifier

第一個讓我有好感的地方,大概就是Modifier的設定
有點像是AE裡的Effect,可以在不做實質修改的情況下,完成變化
Blender裡有很多的Modifier
這代表
我可以用簡單的原型,透過不同的Procedural效果疊加,能做出想要的效果

像這樣的布料模擬,就是在平面上用了2個Modifier

第一個是Subdivision,讓平面有足夠的resolution去模擬Cloth
另一個則是Cloth,用途就是字面意思「布料模擬」

把Modifier關掉後,那塊布,依然只是一張「僅有4粒點的基礎平面」

又例如下雨+水面漣漪的效果
主要用Particle加Dynamic Paint這兩個Modifier就做出來了

又例如用Particle Modifier,能快速放置很多建築,營造出「城市的假象」

當然建築物還是要自己準備的
雖然Modifier可以隨時Apply,這就會有實質性的改變
但我比較喜歡不Apply,讓他一直保持在「可修改」的狀態

更多的Modifier玩法,可以參考會長的另一篇文章:Procedural做動畫|Displace的其他玩法

在Blender打燈 - Filmic sRGB

3D軟件因受到傳統sRGB Color Space(色彩空間)的限制
導致軟件渲染的Dynamic Range(動態範圍)不足

無法透過真實打燈來重建真實環境

對此,其中一種常用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原本沒有燈的地方」添加補光燈(俗稱:打假燈)
以還原人眼看到的「高動態範圍畫面」

關於Dynamic Range,會長我以後會重點講解的

Blender一開始也有這問題
不過後來有個熱心使用者,為Blender製作了解決方案:Filmic Blender
透過調整sRGB的View Transform,提高Blender的Dynamic Range
讓Blender能更輕鬆重現出Photo-Realistic的燈光

在Blender2.8版本之後,Filmic已融入Blender主程式,並成為預設方案

有興趣的可以去觀看這個影片,裡面講得超詳細
讓你明白整個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免費正版

Blender有著永久免費的決心,Blender創辦人兼基金會主席Ton Roosendaal曾表示:

我對賺錢不感興趣,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和自己組建的團隊一起做出些成果
而Blender基金會的存在,只是為了支持Blender工作室,讓團隊能專心研發及改善Blender
Blender Institute in Netherland

Blender基金會 - 收集全球資助

其實事實上,Blender也的確「不需要」收費

因為Blender基金會收集到的龐大捐款量,已經讓Blender可以不用擔心任何經濟壓力。根據Blender官網的數字,基金會收集到的每月款項已達15萬美金

blender foundation income
截圖自Blender官網

告別「學生版軟件」

為了降低大家的學習成本,現在外面很多軟件商都開放「學生版」
只要你上傳自己的學生證明,就可以免費或折扣獲得正版的軟件(學生福音~)
這類學生版軟件,一般會開放全部功能,但需定期更新學生身分(大概1年到3年)
學生版maya儲存會跳出提示
以Maya為例,3年renew一次,但每次儲存/開啟檔案時,都會彈出「你正在用學生版」的提示,需要手動按掉(這其實問題不大,只要把它按掉就ok~很容易習慣的)
雖說Maya有免費的學生版,但學生時期終究會完結,不能一直免費用下去⋯⋯
對於有「正版強迫症」的會長
Blender的免費正版,讓我不用再煩惱試用版/學生版的問題,給了我一個良好選擇
以上概說了幾個我認為Blender吸引到我的地方
但在上面提到種種因素,都不及以下的這一個大因素
就是⋯⋯

我喜歡這個軟件

2005年,Blender動畫工作室成立,開展了一連串Blender Open Movie計畫

旨在「只用Blender」來製作電影級動畫短片

除了向外界證明Blender能達到的高度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測試Blender
透過真正投入製作,讓Blender開發組更了解製作中會需要的功能
令Blender的開發更貼近用戶需求

Blender動畫工作室的其中一部作品:Spring

這是2019年製作的動畫短片
當時看完之後,徹底被他震撼到了
除了更確信「Blender能做出電影級畫面」外
更重要的是
令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
其實軟件,說到底,也只是一個工具

而真正能發揮出價值的,是使用工具的人,而不是工具本身

我們不應花太多精力在「尋找更好的軟件」
因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永遠都會有所謂「更好的軟件」
這注定是一場「無止境的追尋」
相對,我們應該主要花精力在「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只有達到水平,我們才能做出更高水準的作品
我們需要的,不是精通軟件操作的技術人⋯⋯
但如果你是個傳統的藝術家,又懂得如何使用電腦,你就可以來上班了
-Klaus Lighting Supervisor, Florian Aupetit     
這就是為什麼⋯⋯
總有些人,能在手機用手指,畫出我用電腦繪圖板也畫不出的圖

「限制我們的,往往不是工具的優劣,而是創作者的能耐」

1年前,在家的某個深夜,Blender教會了我這個道理
而現在會長心目中,Blender也已經代表了這個理念⋯⋯
正正是這「不要過分追求工具」的理念,反而讓我更喜歡用Blender這個工具
聽起來像是有些矛盾,但事情的確是這樣發生了XD

Blender就像是一個角色般,在我心中象徵了那個理念

「使用Blender」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只是單純使用一個3D軟件
而同時也是支持這個理念的表現
這或許只是我一廂情願,但這的確大大增強了我對Blender的忠誠度
這讓我即使面對閃退、bug、缺少某功能的時候,都會繼續選擇Blender

希望大家在切磋軟件之餘,也不忘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共勉之~
註:Blender好玩的遠遠不止這些
例如render超快的eevee render、軟件自帶的texture painting等等等等⋯⋯
(最後還有一點,我覺得Blender的介面真的很coooool~)